首頁 > 軟件系統知識 >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
集團企業想信息化,該如何利用工程項目管理軟件
前言:
信息化系統是管理體系的延伸,如果一家集團企業想要走向信息化,首先得考慮的是,企業內當前是否已經存在完備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運行。
像卡特彼勒、GE這樣的大公司都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數字化準備工作。卡特彼勒通過引入6 Sigma,來實現了整個集團公司運營的規范化、系統化。并且通過多年的實踐,形成了一整套穩定、有效的管理制度,實現了企業的高效運轉。那么這個時候,引入信息化系統,便會十分順利,對于每一個員工來說,并沒有讓他們在工作中發生什么改變,反而數字化的業務系統讓工作變得更加流暢、效率。
倘若一個企業還沒有固化好業務線上的管理制度,那么信息化建設對于企業來說還言之尚早。就拿一個“項目管理系統”來說。
系統問題其實就是是系統建設的需求。需要知道軟件研發并不是一個所見即所得的工作,它需要提前規劃開發方案,確定數據模型,進行代碼設計以及產品測試。從需求提交到最后的使用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。
所以如果需求不明,或者考慮的不夠長遠。就很有可能會陷入到“重復造輪子”的困境。
金石建議想要進行信息化系統建設的集團企業,先看看以下幾個觀點:
1、企業管理者應該正確認知數字化投入的成本
對于大多數工程企業來說,經營者并不能掌握數字化戰略的定價權,付多少錢換多少效果這件事,在數字化上基本就像是在開盲盒,誰都心里沒底。這時候我們做過的客戶一般都會有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估價方法,那就是全年利潤的1%左右。超過這個數額,企業經營者往往更愿意拿這筆錢去做更有實際意義的投資,例如添購設備,擴大施工團隊,而不是花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系統上面。
但是這種主觀的判斷往往導致企業在采購系統的時候,變成了“看錢買菜”,并不能真正買到適合自身的信息化系統,因此我們也基于十余年的行業實施經驗,給大家提供一些數字化建設的成本,僅供參考。
2、數字化要先規劃,再開工
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不清晰,缺少長期戰略規劃。主要是因為,企業經營者缺乏數字化轉型經驗,通常抱著試試看的態度,先買一個試試。但是信息化系統的落地,并不是單純的做加法,后續系統的采購往往會需要考慮前采的系統能否兼容,業務流程能否對齊,數據模型能否一致。而且解決這些問題,是否涉及到舊系統改造,數據的接口對接,業務流程重組等等,這些額外的成本,都是在項目初期無法預估的。
所以被忽視的“整體規劃”其實很有必要做在前面。